富宙号

南方和北方互不理解的端午习俗(端午节的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

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

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那么端午节都有哪些节日风俗和饮食习惯呢?

盈盈为大家整理好了,一起来了解吧!

节日起源: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节日风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划龙舟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2、挂艾草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菖蒲作为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可开窍醒神。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3、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风筝,即纸鸢。

4、端午浴

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挂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6、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饮食习惯:

1、粽子

端午节食粽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蛤蜊、蛋黄等多种馅料。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咸鸭蛋

鸭蛋也属于“五黄”之一,据说吃鸭蛋可以避“五邪”。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一天吃提前腌制好的咸鸭蛋,蛋黄腌制后会流油,很香~

3、黄鳝

端午节讲究吃“五黄”,这黄鳝就是其中之一,端午节所在的月份,此时黄鳝最为鲜嫩,最好吃。黄鳝一直以来都很受大众欢迎,全身刺比较少,很适合老人和小孩来吃,用来煲汤或者煸炒都是不错的选择。

4、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6、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起居养生:

1、端午节的养生: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端午期间,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顺应四时补养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

2、端午节的养生:少穿紧身衣

少穿紧身衣,夏天天气炎热,要穿些舒适凉爽的衣服,免得体内的汗气无法散发,引起皮肤疾病。夏天穿衣对衣服的材质选择也有窍门,一般丝绸、纯棉、纯麻的衣服降温功能比较好。另外,在衣服颜色选择上,可以选灰色、浅绿、淡黄的衣服。

3、端午节的养生:补充优质蛋白质

端午节期间阳气生发,人体的各大器官功能会慢慢变活跃,对营养物质摄入量也会增加。为了确保精力旺盛,体力充足,需要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其中,鸡蛋、肉类、豆类、豆制品等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应该多吃一些。

4、端午节的养生:饮食宜清淡温和

此时节应减少含油类食物的摄入,选用较清淡温和的低脂肪食物。少用油炸油煎食品,可多吃一些菌类,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选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不仅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还可充分满足人体肝脏的需求。

一片艾叶,渗透情意的芬芳;

一条龙舟,搏出热情的高涨;

一个粽子,裹满生活的蜜糖;

一声问候,愿你心情飞扬。

祝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端午安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aliang853@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nw.com/tgfx/665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