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宙号

儒林外史作者简介(《儒林外史》:回望长三角的市井风俗)

长三角地区素称人文渊薮,文脉深厚,俊彦辈出,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著就出自这一地区。《儒林外史》《红楼梦》《浮生六记》……从本期开始,“文脉”版将带你跟着名著畅游长三角,在字里行间感受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诞生于清朝的小说《儒林外史》,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不论是“范进中举”的故事,还是“吝啬鬼”的典型代表严监生,都在文学长廊上留下了生动的人物肖像。一般认为,《儒林外史》书中假托以明代社会为背景,实际上该书反映的主要是清代社会生活。正如书中所言,“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如今,我们重新走入《儒林外史》这部巨著,可以一窥当时长三角地区的市井风物以及文化交往的生动风貌。

地缘相近 流动频繁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1701年-1754年)出生于安徽滁州全椒,虽然是名门世家之后,但他命运不济,科举不第又逢家道中落,乃至漂泊浪荡,移居南京秦淮河畔。《儒林外史》书中上百人物如走马灯式轮番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空间结构上来看,这本书涉及了山东、广东、江西等中国多个地区,但是长三角无疑是其中最热闹的地区。从第八回蘧公孙的故事开始,整个故事框架开始转入浙江地区,随后笔墨多在南京、杭州、扬州、芜湖、天长等地逗留,秀才、举人、进士以及各色官员,乃至僧道、戏子等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为我们描摹出一幅长三角市井生活的浮世绘。

长三角地区,江河湖海纵横交错,孕育出丰富的水文化,《儒林外史》中也处处可见行船之景。流落他乡的落魄年轻人匡超人要从杭州回老家温州,过了钱塘江,要搭船。看见一只船正走着,他就问对方可带人。船家说,这是抚院大人差上郑老爹的船,不带人。匡超人正要走,船舱里的老者对船家说,看他是个单身客人,带着也罢了,“添着你买酒吃”。从这个细节里可见,当时有钱人乘船比较洒脱,可以包船,经济不宽裕的只能搭乘客船或者“蹭船”了。

在当时,在长江、运河上行驶的客船,已有一定的航线,比如江船、南京船、扬州船等。牛浦是芜湖人,想去淮安,于是他搭了江船,一日一夜就到了南京燕子矶,他在这里转搭扬州船,在船上结识了“叔祖”牛玉圃。水的流动,赋予了长三角地区交通的发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因此我们才能在书中看到各类人命运的碰撞。

《儒林外史》还善写湖景。书中多见文人雅集,其中,莺脰湖、西湖和莫愁湖三次聚会都在湖边。虽然作者对于这些“雅集”多有嘲讽之意,但是吴敬梓也用一支灵动之笔,写出了江南旖旎风光。

长三角地区两大名胜玄武湖和西湖,名闻天下。吴敬梓笔下的玄武湖:“这湖是个极宽阔的地方。左边台城,望见鸡鸣寺。那湖中菱、藕、莲、芡,每年出几千石。湖内七十二只打渔船,南京满城每早卖的都是这湖鱼。”西湖更诞生了“马二先生游西湖”这一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书中称赞:“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 然而,马二先生却满脑子的迂腐思想,一路只顾“逛吃逛吃”。而一看到宋朝皇帝御书,却恭恭敬敬,扬尘舞蹈,拜了五拜。在这里,吴敬梓用轻松的笔调嘲笑了这位先生迂腐的性格,一展绵里藏针的笔法。

六朝烟水 繁盛旖旎

在实际生活中,吴敬梓在南京度过了人生中后期大部分时光,南京城的富贵繁华、温柔旖旎,在他的笔下都有着细致刻画。根据一份统计,《儒林外史》全书共56回,其中以南京为背景的内容就有25回。

书中,吴敬梓用优美的笔触,刻画了南京城的“六朝烟水气”:“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渐渐好了。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撑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走路的人,也买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洗练的几笔白描,将南京城生活的闲适惬意描摹得栩栩如生,读来恍如置身其中。此外,三山街、大报恩寺、雨花台、清凉山等一系列南京经典地标,都纷纷出场,成为书中人的活动空间。

如同《红楼梦》一样,江南的风物美食,在这本书中也随处可见,不过《儒林外史》中的食物更加接地气。《儒林外史》中,南京美食的高频词是“鸭子”。端午节,庄濯江给杜少卿送来礼物,“那礼是一尾鲥鱼,两只烧鸭,一百个粽子,二斤洋糖,拜匣里四两银子。”鲥鱼、烧鸭都是地道的南京传统美食。此外,书中出现的茯苓糕、软香糕等金陵美味小吃,也都朴实亲切,让人垂涎。这些精细的日常生活描写,凸显的还有人物性格。比如杜慎卿是个矫情的人,太阳地里看见自己的影子,也要徘徊大半日。“他勉强吃了一块板鸭,登时就呕吐起来”,令人忍俊不禁。

书中,寄托着作者文化理想的一件盛事“泰伯祠祭祀”,就发生在南京。泰伯奔吴,开启吴文化之先河。《儒林外史》全书中的高潮,就是通过一丝不苟的描摹,再现了杜少卿、迟衡山、虞博士等群儒祭祀泰伯的过程。这一件盛事之所以发生在南京,也体现了南京文化之繁盛、对天下文人士子的向心力。

诗性文化 照耀人心

江南文秀典雅、人物风流,但是吴敬梓也并非一味颂扬。《儒林外史》曾被鲁迅先生誉为“指摘时弊”,吴敬梓通过批判性视角冷峻审视江浙之地的人物,剖析人性、针砭时弊。

湖州娄府两位公子喜欢结交名士,然而他们单纯幼稚,先是被伪名士杨执中、权勿用欺骗,继而又被张铁臂蛊惑。张铁臂吹嘘自己的手臂上可以行车,结果他用一颗猪头当人头,骗走了两位公子五百两银子。娄府两位公子的遭遇,充分说明了文化浮夸风对人心的蒙蔽。

扬州盐商群体,也在《儒林外史》中亮相。盐商万雪斋喜欢附庸风雅。文人牛玉圃听信别人传谣,以为程明卿是万雪斋的朋友,于是便向万雪斋吹嘘,说程明卿是自己“拜盟的好弟兄”,结果把万雪斋得罪得不轻。原来,万雪斋曾经是程明卿的书僮,后来因缘际会成了暴发户而赎身,对过去的身份十分羞耻。这里,所谓的“文化”,只是装点门面的招牌。

另一方面,作者也热情歌颂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物。自安徽天长移居南京的杜少卿,全书倾注笔墨较多,甚至被研究者视为吴敬梓“自我代入”的角色。他性格豪迈,重义轻财,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另外,一批重要角色如南京人庄绍光、句容人迟衡山、常熟人虞育德、常州人沈琼枝等,他们在南京的风雅相会,也为沉闷的现实生活带来一丝理想的光亮。

“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地消磨尽了”,吴敬梓一边哀叹,一边在普通人当中找寻理想生活。书中,杜慎卿同友人同游南京雨花台,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照。’”于是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长三角地区的江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诗性文化,也是一种包容力极强的文化。《儒林外史》不仅写人,更写出了文化性格与文化理想。所谓六朝烟水气,对于个体来说,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在书结尾处,吴敬梓描写南京市井中出现的几个奇人:写字的季遐年、卖纸火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个性独立、人格自由。至此,作者将漫游四海之笔落实于江南的市井浮生,这些平头百姓身上绽放出理想的光芒,惹人神往遐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aliang853@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nw.com/tgfx/547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