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宙号

律诗的特点(格律诗分类:歌行是怎么回事?)

古体诗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由此引申将诗歌也称为“风”。唐以前写诗不求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字数句数形式不拘,一首诗可长可短,句数可奇可偶,字数可以是五言、七言,甚至还可以一首诗中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长短句式。唐人将这类诗称为古体诗,即为古风。

律诗的特点(格律诗分类:歌行是怎么回事?) 第1张

古风的特点是用韵不受限制,可用平韵,也可用仄韵,而且可以换韵,不求对仗,不拘字数,不拘平仄,因此不存在平起平收和仄起仄收一说,既无失粘又无失对和孤平拗救。但古风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它要求古朴风雅,遣词造句或雄壮铿锵,或缠绵委婉。诗人在写古风时尽可能不用律句,多用拗句或以仄声押韵以求格调高古。本书不将古风归入格律诗的范畴,故不赘论。

歌行体

唐以后声律大兴,时人按声律将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是唐代形成的概念。而且自从有了律诗之后,诗人们尝试用律句写古风,这种入律的古风,律句的要求不严,用韵较宽,并且一首诗中常常几句换一韵,平韵和仄韵交替,讲究气韵流畅浑成,风神摇曳,铺陈华丽,称为歌行体。

律诗的特点(格律诗分类:歌行是怎么回事?) 第2张

例诗:

燕歌行

[ 唐 ]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律诗的特点(格律诗分类:歌行是怎么回事?) 第3张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本诗是诗人在开元二十六年有感于征戍之事而作的边塞诗。全诗视角广阔,描摹边塞征战生活,歌颂了以身报国、英勇战斗的从征将士,揭露了统帅不体恤士卒与荒淫无能给战士、百姓以及国家带来的灾难。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边境告急、战士奉命出征。“在东北”“破残贼”点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重横行”“赐颜色”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看似赞扬将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隐含嘲讽。本段从辞家去国写到榆关、碣石、狼山,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氛从缓和到紧张,

第二段八句写战争的具体经过。敌人蹂躏如雨暴风急,大半战士战死阵前,军士战死难解围,可谓一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血战。而“美人账下犹歌舞”暗示战争必败的原因。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将帅的骄惰轻敌和战士的苦战。

律诗的特点(格律诗分类:歌行是怎么回事?) 第4张

第三段八句写战败被围,战士和思妇重逢无期的悲凉,实际是对统帅极深的谴责。边关旷远,绝地苍茫,战云密布,寒气袭人。这不能不让人追寻把战士、思妇置于这样的处境的根本原因,从而深化主题。

第四段四句写战士以身殉国的悲壮和诗人的感慨。战士视死如归,不惧血染白刃、为国牺牲不计功名,多么勇敢,却有多可悲,这样优秀的战士竟没有遇上爱兵惜兵的飞将军李广呢!

全诗二十八句,写出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多用对比手法,只把眼前事实,不轻易下结论,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律诗的特点(格律诗分类:歌行是怎么回事?) 第5张

这一首歌行体有很多律诗的特点:

一、篇中各句基本是律句,或准律句(仄仄平平仄平仄)

二、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三、基本上四句换一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像仄韵律诗。

四、仄声韵与平声韵相互交替。

五、韵部完全依照韵书,不用通韵。

六、大量的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总之,相对律诗来说,歌行体是大大的自由了,平仄、粘对、韵律、对仗讲究一些,但又带有随意性,率性而为,酣畅淋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aliang853@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nw.com/tgfx/252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