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宙号

汉元帝废除陵邑制度的原因(汉王朝之汉元帝刘奭渭陵)

在陕西省咸阳市周陵镇新庄村东南方向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西汉帝陵,今天这座陵墓的封土顶部已经塌陷,不复当年的华彩。这座帝陵的主人曾被父亲预言,将会断送汉家社稷,他究竟遇到了怎样难解的症结?历史永远令人着迷,更令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帝陵附近竟找不到任何陵邑存在的遗迹,汉高祖刘邦煞费苦心经营的陵邑制度,为什么在100多年后就被废止了呢?让我们拨开迷雾还原这座帝陵的本来面目,还原那段纷扰颓唐的历史。


汉元帝渭陵

公元前49元,汉宣帝刘询驾崩,西汉王朝迎来第八位皇帝,刘奭。早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刘奭就投身于儒学,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在刘奭看来,大汉王朝必将在儒家思想的为政教化下开启一个新时代。但是,谁能想到随着汉宣帝一同离去的是属于整个西汉的黄金时代!


汉元帝渭陵

刘奭登基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儒学时代。儒家学说认为,只要臣民能以君主为道德楷模,就能实现天下大治的理想。但是,君主的德行由什么约束和监督呢?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对君主的教育来达到王道政治自我约束的理想,所以在刘奭继位的那一年,孔子的第十三世孙孔霸就上书请求祭拜孔子,刘奭下诏以皇帝的名义奉祀孔子。封孔霸名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后来孔霸去世,刘奭穿着便衣吊祭,赐秘器钱帛,以列候之礼安葬,谥号列君。

刘奭向天下表明了他一心向儒的决心。朝廷上下充斥着浓厚的儒学之风,上至公卿王爵,下至州牧郡守,都以儒学为本,代代相传,甚至连对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要的帝陵都打上了儒家的烙印。

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刘奭的渭陵是汉朝第一座废除陵邑的帝陵。这和践行儒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渭陵陵园平面图

渭陵陵园是刘奭及其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园,陵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建筑遗址6处,丛葬坑26座,陪葬墓80余座。汉元帝帝陵陵园位于渭陵陵园西南部呈正方形,长415米,为覆斗型封土,位于陵园正中,底边168米,顶边40米,高29米,墓葬形制为四出墓道的亚字形。其中东墓道最长勘探长度为26米,宽度为7-17米,深度为15-26米。在帝陵陵园内发现丛葬坑8个分布在墓道和门阙的中轴线两侧。其中封土东侧北侧各有两座,封土南侧,三座,西侧一座从葬坑为竖穴,坑道形式通常5~71米,大多宽约5米,距地表深约15米,坑体深37米,坑内包含物板灰,红烧土,木炭,漆皮等。


渭陵陵园

与前几代陵寝相比,渭陵的随葬器物并不丰富,陵园的格局也显得比较小。考古学家曾多次在渭陵及其陵园周围反复勘探,没有发现任何陵邑的痕迹。自刘邦长陵以来,西汉帝陵一直都设有陵邑,兼具有维护中央集权和防御北方匈奴威胁的双重任务,是汉朝攘外安内的重要政策。刘奭为什么敢取消陵邑呢?

公元前40年,继位8年的刘奭筹建帝陵,同时颁布一道诏书,大意是说按照儒家经典《诗经》的精神,迁徙人口充实陵邑制度,使东部地区虚耗开支,百姓破土离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渭陵不设陵邑,以便天下臣民都能安居乐业。这个圣旨得到了儒生的一致认可。然而仅仅是因为《诗经》中的几首诗,刘奭就废除了沿袭了一百多年的皇家丧葬制度?事实上,刘奭甚至在儒生的建议下,废黜了各个县和国家为高文武三位皇帝设置的宗庙。它拉开了西汉后期宗庙礼制改革的序幕。但是,事情远没那么简单。陵邑是长安城周边一个繁荣富裕的地区,迁徙的人往往生活水平更高。而且陵邑之内多社会名流,人们经常以家住陵邑自豪。所以刘奭废除陵邑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汉书·元帝纪》

无论是迁徙人口充实陵邑,还是各个郡国的帝王宗庙里举行祭祀,都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活动。西汉初中期,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这类活动。但是到了刘奭时期,汉朝开始表现出疲态。传统诸侯国也出现了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土地兼并产生的强大地主,这些新兴的地头蛇有着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皇帝也不能强迫他们迁徙,所以刘奭的政策只能内缩,不得不废弃陵邑,放弃宗庙


渭陵后陵

渭陵陵园西北380米处,有一陵园边长约377米,院墙宽3.7米,高2.5~3.8米。四面墙正中各辟有一门,有门阙建筑。陵园中心的封土呈覆斗型,底边长约80米,顶边长约33米,现存高度17.5米。墓葬形制呈亚字形,四周的墙面均于中央辟有大门,门外立有双阙,这是刘奭的皇后王政君的后陵。就是这个皇后间接影响了西汉最后的政治走向,当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23岁时他最喜欢的司马良娣因病去世,给他造成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良娣是古代对太子妾室的称号。司马良娣临死前哽咽着对刘奭说自己被不受太子宠爱的姬妾诅咒而死。刘奭对司马良娣的话十分毒性,将所有的妻妾都拒之门外,为了使儿子重新振作,汉宣帝让皇后挑选5位宫女给太子送去,以欢娱太子之心。刘奭哪有心思挑选美女,随意挥挥手,说这个大概还可以。五个宫女中有一个叫王政君的,被太子选中,皇后大喜,就把王政君送进太子宫中。第二年生下嫡皇孙,汉宣帝为其起名刘骜。骜是一种千里马,说明老皇帝对皇孙寄予了厚望,这个刘骜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奭登基后王政君成为皇后,其家族迅速崛起,很快,不久王氏外戚将会出现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亲手结束西汉210年的统治。他就是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日后这个权倾天下,改朝换代的人,不仅颠覆了刘汉皇室,也在渭陵的陵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对渭陵做了什么?


傅皇后陵

渭陵帝陵陵园东北约350米处,有一座残破的陵冢,底部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00米,残高2米。这被当地人称为塌塌墓,这本来也是一座后陵。难道刘奭有过两个皇后吗?据考证,这个孝元傅皇后的葬墓。傅皇后本是昭仪,是刘奭十分宠爱的一位妃子。虽然其子定陶王刘康没有继承皇位,但却是汉哀帝的父亲,汉哀帝即位后,傅昭仪被尊为恭皇太后,一年后改为帝太太后,后又改为皇太太后。此后与刘奭合葬帝陵,其家族风头一时盖过王家。

然而,傅氏死后,汉哀帝也随之失去了保护,被重新崛起的王氏外戚打压。最终独揽大权的王莽,追贬伏傅氏为定陶恭王母,褫夺了她的汉元帝皇后封号,还让人挖开她的陵墓取走了太后的玺授,并将封土夷平。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傅氏陵寝也只是残迹。这两座后陵使渭陵在西汉帝陵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外,渭陵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陪葬墓,里面藏着刘奭更多的秘密。这些墓葬在渭陵东北500米处东西四行排列有序,每排7座,共28座,当地人称之为二十八宿墓。《咸阳县志》称之七妃墓,陪葬的应该是刘奭的嫔妃。从渭陵开始,西汉陵寝里有了规划一致的妃子陵园。似乎很讽刺的是,当国势开始衰落时,妻妾们也就成了皇帝生活的重心。


渭陵妃子墓

除了这些妃子墓,渭陵著名的陪葬墓便不多了。西汉历代皇帝都拥有一个庞大而辉煌的陪葬墓系统,他们主要属于皇帝的各级夫人,诸侯王,列侯,大臣等,而刘奭所推崇儒家强调三纲五常等伦理思想,家族墓地逐渐兴起,世家大族不再为陪葬帝陵而感到荣耀。随着皇权的衰落,朝廷也无力召唤大族来为帝陵陪葬,帝陵的陪葬坑也不再如往昔,很多陪葬器物都受到了限制,大有日渐衰弱之势。因此,渭陵也成为了墓葬坑制度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公元前33年,刘奭在未央宫驾崩,终年仅42岁,谥号孝元皇帝,葬于渭陵。史学家往往用柔仁好儒形容刘奭,他不仅仅改变了西汉的政治面貌,更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正是从他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方法的核心理念,这样的皇帝难道不该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圣明天子吗?然而历史往往令人唏嘘不已,刘奭既没有吞天吐地的豪迈之气也缺乏强悍有效的政治手段,他过于笃信儒家政治理念,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失去了平衡,再加上他亲小人而远贤臣,最终导致大权旁落为国家埋下了患祸。为什么仁德爱民的皇帝,不能令百姓安居乐业,不能让官员克己奉公,不能使国家重回巅峰。刘奭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太子身上。


汉元帝渭陵

刘骜这匹寄托着汉宣帝和汉元帝两代帝王厚望的“千里马”,又能为这个国家带来什么呢?大汉王朝来到悬崖边上,它将怎样步入属于自己的宿命深渊呢?帝国的斜阳逐渐西沉,黑夜即将来临。

文/来源:关中小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aliang853@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nw.com/tgfx/15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