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宙号

永王之乱和安史之乱时间(因安史之乱站错队,唐朝最强诗人险被灭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早已是脍炙 人口的不朽诗作,但人们或许大多都并 不熟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时,有罪在身的李白侥幸从死罪改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又得到了赦免的消息,这才怀着轻快的心情乘船回金陵。


那么,李白因何而获罪?这源自他在江西的一次选择。被捕后,他的囚禁地正 是在浔阳。他涉身其中的这次大事件,也险些改变了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局势。


安史之乱爆发“二圣”格局暗藏危机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 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道节度使安禄山假借奉密诏讨杨国忠为名,率领马步兵十五万大举反叛,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安史叛军的逼迫下,当年六月,唐玄宗逃到蜀中避难。太子李亨则在途中借故离开,于七月十二日在宁夏灵武登基,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继位前,玄宗并不知情,但从国家社稷的角度考虑,为了集中精力平定叛乱,数天后,他决定承认唐肃宗即位的合法性。他派遣官员赶往唐肃宗所在地颁布诏书。但在这份诏书中,唐玄宗语带保留,为自己留住了一定时间内的部 分权利。


然而,唐玄宗一方面对于皇权旁落多少心有不甘,渴望继续行使皇帝的权力;另一方面为了部署力量反抗叛军,决定改变过去“圈养”皇子、不让他们外出做官的做法。到达蜀地后,经与新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琯商讨,于七月十五日发布了让三位皇子到各地发展力量、匡扶社稷的《命三王制》。


此时的唐王朝,实际已形成了“二圣”政治格局。而这道《命三王制》则为李白日后遭遇劫难埋下了导火索。


因屡不得志李白携眷隐居庐山


早在安禄山反叛前,李白便对唐王朝的局势有所担心。变故发生后,他只好 与第三个夫人宗氏南下浔阳。著名学者周銮书考证后指出,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六月间,李白与宗氏经过一番奔波后抵达庐山。


据史料记载,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庐山的李白一生中上庐山可考的次数便有五次。这次避难,是他第四次登临匡庐。


当时已经五十六岁的他在五老峰北侧的峡谷内筑起草堂,隐居了半年多,大有终老此地之意。而此时,玄宗为阻挡叛军所颁布的《命三王制》正在起着作用,诏令任命永王李璘领山南东道、江南西道等四道,为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其余两王虽有任命,但实际出阁赴任的只有永王一人。


永王受命后,于至德元年七月赶往襄阳,两个月后抵达江陵,并根据《命三王制》授予的权力,大力蓄积着自己的军事力量。


肃宗对永王在江南一带的发展壮大心存忧虑。而此前,玄宗 又颁令对《命三王制》进行了修订,确保了唐肃宗在平叛过程中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于是,肃宗命令永王回到蜀地,但永王在手下谋士的撺掇之下,权力欲膨胀,对王令并不理会。肃宗于是派遣能臣督领淮南、江东等地,意在用武力威慑永王。


永王遣使三顾庐山 力邀李白加入幕府


至德元年九月,永王在湖北江陵意 欲策划一场经浔阳直奔金陵的“东巡”, 试图控制江南一带,建立自己的势力。 十二月,永王在荆州招募到大量兵马后,声势浩大地率军沿江东下。永王的东巡虽然名义上是遵从唐玄宗先往东再向北迂回攻击安、史老巢的指令,但包括陈金凤在内的许多后世学者都认为,其实际目的是抢夺长江中下游战略基地。


次年正月,永王经过浔阳,从幕僚处得知大诗人李白正在庐山隐居,便派谋士韦子春接二连三地上山聘请李白做幕宾。志不甘为“蓬蒿人”的李白最终还是被永王的敬重和诚意所打动,踌躇满志地辞别了夫人,下山归附。临行前,李白还作了几首诗,如“归来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等句,


自比执掌六国相印的苏秦,可见其对于这番参政的重视,更显示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不仅如此,李白加入永王幕府后,还写下了热情洋溢、流传甚广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高度肯定了永王的功 绩: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他表示欲效仿东晋名臣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叛乱。


永王兵败江西在南昌被斩杀


就在永王率兵东下时,唐肃宗的亲信大臣江南东道采访使李希言给永王递呈了一篇牒文,诘问其不服皇帝调遣的行为,并且在礼法森严的古代,这篇牒文使用的还是平辈的措辞。

年轻气盛的永王看到这份平牒后,十分恼怒,不仅在回复时怒斥李希言,紧接着还派出大将向李希言发动攻击,另 派季广深攻打广陵的淮南采访使李成 式。战事一起,肃宗随即宣布永王谋反, 诏令平叛。


一番拉锯后,永王敌不过,只好避 难,官军则穷追不舍。逼追之下,永王奔 至鄱阳。据陈金凤介绍,鄱阳郡属江南西 道,原本照理应听命于兼领江南西道节 度使的永王,但守城的将领却紧闭大门, 拒绝让其入内。盛怒的永王无可奈何,在鄱阳城放 了一把火后继续南下余干,企图经大庚 岭逃至岭南,结果被江西采访使皇甫恍属下的兵马用箭射伤并擒获,押至洪州而被皇甫恍擅自斩杀,其子则在大庾岭被乱兵所害。 至德二年二月,永王之乱终于平息。


李白入浔阳狱因功臣求情侥幸免死


永王李璘是玄宗第十六子,幼时丧母,被年长他十来岁的李亨收养,兄弟情深。因此出于种种原因考虑,肃宗对于李璘之死隐而不宣,李璘的子孙也全部封为王侯。


永王依附者的命运则要差得多,薛镠等主要谋臣都被处死,李白也因加入永王幕府而获罪,被关押在浔阳监狱。


李白在狱中以长诗写下自白,将依附永王归为胁迫下的无奈之举。但这些诗文的写作时间均在永王军败时,与李白刚归附时的豪情截然不同,显然是他为求自保的权宜之计。当时,李白已是名满天下的才子,永王十分看重将他纳入府中的号召作用。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永王邀请李白时言辞迫切、不容拒绝,也是有可能的。


但也因为名气太大,李白不仅受人嫉恨,也容易被树为打击的标靶,并且他还作诗歌颂过永王,所以,起初将他定为了死罪。经当时平安史之乱立下大功的郭子仪力保,才改为流放夜郎。在隋唐的漫长历史时期,正处于开发过程中的江西,在政治格局上仍属于边缘地带。这是江西在当时少见的与皇朝权力争斗之事发生的直接联系,且对于平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永王势力迅速被平息,对于唐王朝得以集中力量,收拾安史之乱后的残局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aliang853@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nw.com/tgfx/1410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