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缴费标准。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较2022年相比,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80元,较2022年相比,同步上涨30元。交380元就能享受全年医保,按理来说还是比较经济实惠,但通过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反映来看,存在比较大的征收难度,断缴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确实存在困难,无法承担高额的医保费用。我国农村养老还处于比较低的保障水平,对于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来说,普遍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费用主要来自以前的积蓄和子女的救济,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个别困难点的可能一日三餐难以得到保障,衣食住行还存在一定困难,存在无力承担医保费的现象。
二是农村年轻人认为医保缴费是出冤枉钱,影响缴费的意愿。对于农村年轻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外出务工来获取收入,380元医保缴费应该是有能力承受的。但年轻人往往身体较好,一般来说对日常的医疗服务需要较低,个别年轻人对于医保重要性认识不足,缴费的意愿较低,每年往往需要乡村两层基层组织做大量的工作,才完成缴费任务。
三是医疗保险缴费连年上涨,造成农村居民产生抵触情况。新农合的缴费标准,由起步阶段每年10块20块,到现在的每年380元,涨了蛮多倍,部分老百姓觉得自己“受骗上当”,特别是那些家人身体条件都相对较好的农户,对政策变更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对费用连年上涨而产生的抵触情绪,认为医保所缴纳的这笔钱与自身所预期的医疗保障待遇不相符,部分群众选择“断缴”。
断缴医保即意味着在下一年度内不可再享受医疗报销待遇,若因生病住院,则需要自身承担全部的医疗开支。对于国家来说,断缴医保还可能影响居民医保基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或是在没有购买商业医疗险的前提下,城乡居民医保作为现阶段咱农民可以享受到的唯一一项基础医疗保障,这笔钱还是要应交尽交。但国家也可以通过调整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断缴人数不断增加问题:
一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1、将基本医疗保险细分,将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部分作为基本基本医疗,比如参照机动车交强险的设置;2、将个人缴费部分转化为商业医疗保障,划分医疗保险档次和范围,如个人门诊保险,大病互助保险,细化保险范围和保险水平,提高参保意愿;3、对个人缴费部分建立再保险,对于个人断缴的部分保费,由保险公司先行垫付医院,然后按断缴时间长短,从病人以后住院报销住院费的扣回,对于无法扣回的缺口资金,由财政或乡村经济组织设法筹集。
二是制定优惠措施。国家应该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加强健康管理教育。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针对山区等贫困地区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包括定期检查、诊断和治疗等,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总之,国家需要制定更加优惠和合理的医保政策,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医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保的全民覆盖,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