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宙号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每到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同时,冬至的到来也标志着我国各地已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在我国北部地区,历来有“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所谓的“数九”“交九”,就是民间百姓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数九”以九为单位,从冬至或冬至后的壬日开始,每逢九天便数一次九,直到数完九个九,共计81天。部分地区会在九九后再加一九,成十九之数,数至九十天,已然到了“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分节气。

“数九”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但起源何时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这可能是最早关于“数九”的记载,表明“数九”自冬至当日开始。

至宋代后,“数九”亦有从冬至次日开始之说。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中记载:“古有数九九之语,盖自至后起数至九九,则春已分矣。”明朝田汝成作《西湖游览志余》称:“ 杭人以冬夏二至后数九,以纪寒暑。”《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提到:“冬至量日影以占丰凶,次日算九九以占寒暖。”无论如何,从古至今,都将冬至作为隆冬来临的信号。

实际上,有了暖气、电热毯、羽绒服、暖手宝等保暖黑科技,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早已不惧严寒,不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家里窝着,人们的身上总能暖暖和和的。然而在古代,御寒条件较为简陋,人们的出行和娱乐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排遣漫漫长冬的寂寞,古人根据“数九”创造出多种民俗文化活动,包括九九消寒歌和九九消寒图等。

“九九消寒歌”生动地反映了“数九”中天气的变化规律,应用广泛,世代相传,沿用至今。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的“九九消寒歌”也大相径庭。如北方黄河流域的歌谣中,有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说法,而在浙江沿海地区,则传唱的是“八九七十二,猫狗寻荫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起出”,到了湖南一带,“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不同的气象背后,是各地不同的物候变化规律。2017年,“九九消寒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后被编排为手势舞蹈,民间记忆得以继续延续。

这些年,“九九消寒图”也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文字形式的“九九消寒图”为一幅写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双钩描红书法字帖。字帖中的九个字为繁体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作图者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便可以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这幅九九消寒书法图即为完成,因此也被称为“写九”。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 第1张

图为“九九消寒图”文字样式

绘画形式的“九九消寒图”通常被称为“画九”,也更显诗情画意。古人在冬至这天画一枝开有九朵梅花的花枝,一朵对应一九,每朵梅花有九片花瓣,一片花瓣对应一天。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对“画九”有详细地描写:“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古人用一笔一花将春挂满枝头,为漫长枯寂的冬季增添了不少情趣。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 第2张

图为“九九消寒图”梅花样式

“数九”承载着中华儿女对“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美好向往与期盼。看到这里的你,难道不想画上一幅九九消寒梅花图,挂在家中,开启你的“数九”春日倒数嘛?

(光明网实习记者 许晨)

来源: 光明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以及网络收集编辑和原创所得,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详见本站的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maliang853@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nw.com/tgfx/121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