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详解借条》一文中,我们了解了借条的构成要素及书写规范,其中关于“借款期限”的书写,文中提到,约定借期的优势在于可以约定借期届满后的逾期利息,不约定借期的优势在于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主张还款,灵活掌握诉讼时效,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作进一步具体分析。
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
本文选取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借条内注明还款期限的,可以进一步约定高于借期内利率的逾期利率,比如约定借期1年,借期内月利率为1%,则可进一步约定逾期月利率为2%,则借期届满后将按月利率2%计算利息,有利于督促借款人尽快还款。
但实践中,很大部分借条内已经约定借期内月利率为2%,而想达到以上督促效果,则需约定高于2%的逾期月利率,但我国法律法规规定逾期月利率超过2%的部分将无法得到法院支持。
上述情况,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简单理解:
1. 如果约定逾期月利率为2%,相当于没有作约定,因为在已经约定借期内利率为2%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约定逾期利率,也可以主张自逾期之日起按借期内利率2%来计算逾期利息。
2. 如果约定的逾期月利率超过2%,对于超过2%的部分,如果借款人不偿还的,出借人无法通过起诉的方式要求借款人偿还。
以上超过2%,又分为两种情况:
1)超过2%但未超过3%,如果借款人已经自愿偿还超过部分,也不能要求出借人返还;
2)如果超过3%,则对于超过部分,借款人已经偿还的,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
第二,借条内注明还款期限的,可以在借期届满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相对于未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来说,出借人无需给予借款人必要的还款准备时间,也就是无需向法院提交催告还款的证明材料,但即便如此,仍建议首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催告还款,这样有利于节省诉讼成本。
第三,借条内注明还款期限的,会涉及借款人提前还款的问题,一般来说,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否则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因此,借款人提前还款的,会降低出借人利息收入,但另一方面来看,也有助于出借人及时收回资金。
基于上述原因,在约定过了还款期限的借条中,我们还可以追加考虑是否约定借款人提前还款的违约责任等问题,与提前还款相关的法律问题将在后文予以进一步解析。
第四,我国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因此,借条内注明还款期限的,其诉讼时效自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次日起算,现行诉讼时效为三年,借款人超过还款期限后三年未清偿债务且出借人无法提供可以中断诉讼时效的证据的,则可能面临因时效经过而无法追回借款的风险。
未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
未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相对于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来说,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未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不能直接明确某固定期限届满后适用更高比例的逾期利率。
第二,未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偿还债务,但须给予借款人必要的还款准备时间,在起诉后,一般需要向法院提交要求还款时间及催告证明等证据材料。
第三,未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不涉及提前还款问题,借款人可以随时向出借人偿还债务。
第四,未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其诉讼时效应当自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归还借款,且给予借款人必要的准备还款时间届满之次日起算。这种借条给予了出借了灵活掌握诉讼时效的机会,但仍应注意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并注意保留中断诉讼时效的证据。
总 结
综上所述,借条内是否注明还款期限,实际各有优劣,但个人认为,注明还款期限可能更为有利,理由如下:
1. 注明还款期限可以使借条内容更为完整,一方面给予借款人明确可预见的还款时间,督促其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出借人规划其财务计划。
2. 注明还款期限可以有效发挥借款利率和逾期利率各自的作用。
3. 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需要出借人在诉讼中提交的证据材料相对较少,减轻取证负担。
4. 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可以通过特殊约定降低因借款人提前还款造成的利息损失风险。
5. 虽然未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可以更为灵活的掌握诉讼时效,但从出借人要求还款并给予借款人合理准备时间后,诉讼时效也开始起算,仍面临同样的诉讼时效风险,实际上,不论是否注明还款期限,只要把握好诉讼时效的中断规则,也可以有效避免时效风险。